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二)

Connor 币安app 2022-09-27 180 0

“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德币。”商汤一开始管辖的地盘是方圆七十里,但他能够成为天下诸侯国效法的榜样。

特别像周文王,还是做西伯昌的时候,有虞、芮两国的国君因为田畔产生了争执,因为他们知道文王德高望重,所以就向他来请求裁决德币。结果他们来到西伯昌所统辖的范围,看到人与人都互相谦让,没有人争执。他们很惭愧,就没有见西伯昌,回去了,而且互相以田畔相让。这些诸侯国之所以臣服周,就是因为他们为文王的厚德所折服,因而主动学习以仁义道德为核心的文化。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strong></p>
<p>德币</strong>。(二)

中华文化之所以对邻邦、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当时外国人来到中国,看到人与人之间相处彬彬有礼,五伦关系非常的和睦、社会安定,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所以他们非常地羡慕,把中国誉为“礼义之邦”、“华夏之族”,把当时中国的皇帝尊称为“天可汗”,就是天底下公认的领导者,愿意来学习中国的礼仪文化德币。这就是“中心悦而诚服”。

在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他带领的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走过了很多的国家和地区德币。但是他每到一地,带给人们的是茶叶、丝绸、先进的造纸术、造船术,而没有侵占别的国家一寸一尺的土地。所以直到今天,郑和还为世界人们所纪念。“一带一路”的倡议,从根本上说,正是这种仁义精神的延续。

英国著名的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先生在系统地研究了各个国家的文化发展史的基础上,从文化学的角度提出,能够真正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的,唯有中国的传统文化德币。特别是在《未来属于中国》这一本书中,他提出,要避免世界动乱、拯救人类文明,未来的世界必须走向统一,因此,建立大一统国家是必要的。但是这个统一绝非是依靠军事、强权的统一,而是依靠文化的统一。

特别是当今世界,生物圈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全球危机,依靠狭隘的政治国家是无法应对的,应该以整个地球的视野去应对德币。而中国在历史上,有长期统一的历史经验,中华文化也拥有天下一家的胸襟以及和而不同的智慧。所以,汤恩比把未来的希望寄托在中华文化之上是非常智慧的。如果中华文化被世界各国所学习和接受,必然能够带来世界和谐、和平和希望。因为中国文化是符合道的文化,是讲求道德仁义的文化。

《群书治要·新语》中也说:“治以道德为上,行以仁义为本,故尊于位而无德者绌,富于财而无义者刑,贱而好道者尊,贫而有义者荣德币。” 治理国家要以道德为上,处理事情要以仁义为根本。地位高贵却缺乏德行的人会被贬黜;富有财产但不讲道义的人会被处刑;地位低下但珍爱德操的人会受尊崇;贫寒但讲求仁义的人会荣耀。

后面举了例子:商纣王的酒池可以用来划船,糟丘可以用来登高远望,这难道还能算是贫穷吗?他拥有统领四海的权柄,主宰着九州的百姓,这难道能说是武力弱小吗?然而论其功业却不能够保全自身,论其威势却不能守住社稷,这绝对不是因为贫穷弱小,而恰恰是由于自身缺乏道德、对百姓不够仁义德币。所以懂得如何谋利却不明白大道的人,必然是众人所谋取的目标。敢于使用武力却缺少仁义的人,必定是战争攻伐的对象。

《史记》记载,商纣王天资聪颖,口才很好,办事敏捷,力气超过常人,他能够空手和猛兽搏斗德币。他有智慧足以应对臣下的劝告,言辞足以掩饰自己的错误。但是他骄奢淫逸,不听忠臣劝告,每天和妲己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还制造炮烙之刑残害百姓,使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最后,周武王吊民伐罪,纣王兵败自亡。身为一国之君,纣王拥有广大的地盘、强大的军队,但却因为没有道德,不讲仁义,最终逃不了灭亡的命运。

在历史上,像纣王这样数不清的故事,也都验证了《周易》中所说的“厚德载物”,以及《大学》中“德者,本也;财者,末也”的道理德币。外在的财富、身份、名声、地位,都是枝叶花果,要靠深厚的道德来承载。

作为一国之君, 要使国家经久不衰,必须顺应道德、仁义,“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币。”是否讲求道德仁义是理解中国之治和美国之乱的文化密码。为什么中国国力蒸蒸日上,而美国却越来越混乱?因为我们还是按照道德、仁义来治国。所以,学习了《群书治要》,国家就不会乱作一团,很多治国方略、对外的政策也都会调整。

欢迎转发点赞

▼关注查看更多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