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占据江南,为什么朱元璋统一天下而洪秀全败于南京?

Connor 币安app 2023-02-07 166 0

1853年 洪秀全攻下金陵(今南京),定都于此,号称天京,第一件事就是率领文武百官去祭拜明孝陵,洪秀全更是边哭边跪声称自己是不孝子,中华危在旦夕,现在自己已经攻下了江南各省,不久之后就会北上讨伐,希望朱元璋能够保佑自己成功南京币天下。洪秀全的这般举动无非是想向世人表明,自己的太平天国才是中华正统。

500年前,朱元璋打下应天后在其的割据势力周围长江上游有陈友谅,长江下游有张士诚,东南邻方国珍,南邻陈友定南京币天下。其中朱元璋最主要的敌人要数陈友谅和张士诚2人。1360年陈友谅开始进攻朱元璋企图一统江南。结果在1363年的鄱阳湖大战中朱元璋一举击败陈友谅并于第二年攻陷武昌。紧接着1367年朱元璋又杀死张士诚进而统一江南。

朱元璋属于文盲出身,家里是成分是贫雇农,幼年父母双亡,不得以出家当和尚要饭南京币天下。参加红巾军之前,始终在生死线上徘徊,吃了上顿没下顿。洪秀全的成分至少是中农往上,本身还是念书的人,虽然啥也考不上,但还教学生挣钱。虽然说不能大富大贵,但温饱不成问题。

展开全文

同样的出身底层,同样占据江南,为什么朱元璋统一天下而洪秀全败于南京?其实洪秀全出身比朱元璋好得多,至少洪秀全没有去要饭南京币天下

蒙古人占领了中国100年,始终还是游牧民族,对政权不是看的得那么重,也明白了自己是无法长期统治下去的,对农民起义军不是那么仇恨,未做过多的抵抗,回到了大草原南京币天下

江南是清政府财政之源,太平天国江南根据地之建立和巩固,不可能象朱元璋那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南京币天下。朱元璋之时,天下群雄割据,互相牵制,有一定的时间来巩固和发展自己。 清朝几百年了,早已由游牧民族变成了农耕文明,适应了这方土地。对农民起义军恨之入骨,不共戴天。所以对他们不会有丝毫的让步,会拼死和他们战斗来保卫自己的政权。所以朱元璋幸运得多。

从战略整体来说,朱元璋在一统全国的军事过程中,采取了稳扎稳打的战略战术,得一地守一地,建立了相当稳固的根据地,有卓有成效的屯田制度南京币天下。因此,其领土逐步由小变大,很少有得而复失的现象。

太平军在定都南京之前执行了一条流寇主义的军事路线南京币天下。夺取武昌之前还情有可原,攻克武昌及其下游诸重镇后均弃而不守,致使南京甫经攻下,尾追的清军就在江南江北扎下两座大营,象一把大铁钳一样把天京城紧紧钳住。这对太平天国今后的行动是一种严重的制约,后果恶劣。

朱元璋是在征服南方广大地区的基础上举行北伐的,当时元王朝已腐朽不堪,且又忙于内战,朱元璋采取了稳扎稳打的战略部署,以军事上的第一、二把手徐达、常遇春为正副统帅,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北伐,先北定山东,撒掉大都的屏风,再回师下河南,剪掉其羽翼;进据漳关,封其门户南京币天下

洪秀全的北伐,则形同儿戏,是无知和骄傲的产物南京币天下。洪秀全对北伐军的第一个指令是 : “师行间道,疾趋燕都,毋贪攻城夺地以磨时日。”命令人仅两万的北伐军“疾趋”清王朝经营了两百来年的都城,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取灭亡。而洪秀全的“在天津住扎待援”的第二号指令,像绳索一样捆住了北伐军的手脚,不迅速南撤,而在天津附近及阜城等地滞留数月之久,以待援军。结果是援军未到,而敌军四聚,最后在山东被分割包围而全军覆灭。

朱元璋虽是标准的贫苦农民出身,但他是乐于读书的南京币天下。当然所读离不开“四书”、“五经”等 儒家经典,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这就使他和儒士们有了共同的语言,这也是他能得到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支持的思想基础。知识分子不但能出谋划策,而且在地方上有声望,笼络了一个名士,可以团结好一方百姓。因此,朱元璋每到一地,他都访贤下士,软硬兼施,千方百计地把各地名士收罗到自己摩下。朱元璋的军事才能在古代皇帝里面数一数二。

洪秀全狭隘的地方主义是他争取不到奇才的原因之一南京币天下。他核心圈子里的人物基本上都是广西老兄弟,仅有洪仁歼以天王族弟身份才能跻身于这个圈子,两湖三江的儒士文人,即使有刘基之才,也无法插足于洪秀全身边,为之密谋策划 。洪秀全搞拜上帝,得罪儒家知识分子。搞土地改革,得罪地主阶级。拜上帝又拜得离经叛道,西方列强也不支持。

文盲朱元璋后来干起了革命南京币天下。但在他手下居然有读书人做幕僚。不但有,而且不少。最难能可贵的是,朱元璋往往还能听取这帮人的意见。所谓”高筑墙,广纳良,缓称王“的斗争策略就是那帮知识分子提出来的。“准秀才”洪秀全老师。他最痛恨的就是读书人,尤其是有功名的读书人。太平军,所过之处,第一个要毁坏的就是文庙。孔子是洪天王最痛恨的人。

洪秀全比朱元璋的发展还要快,但是洪秀全没有朱元璋的雄心和驾驭全局的能力,虽然抓到一手好牌,最后还是打输了南京币天下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南京币天下,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