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 任生俊:进出口银行负债业务高质量发展 助力中国债券市场建设与创新
摘 要
自1994年成立至2022年9月末,中国进出口银行人民币债券累计发行量成功突破10万亿元大关守币人。近年来,中国进出口银行负债业务特别是市场化发债业务取得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落实重大决策部署与政策目标任务、支持重点区域领域、推动债券市场建设与创新、助力货币政策传导和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十四五”时期,中国进出口银行将立足新发展阶段,服务新发展格局,专注主业、扩大开放、守正创新,以更高质量的负债业务发展为政策性金融服务持续提供源头活水和坚实保障。
关键词
中国进出口银行 负债业务 政策性金融债 债券市场
负债业务是金融机构的发展之源守币人。与商业银行相比,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负债业务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即以市场化发行政策性金融债为主体,以政策性资金为依托,以吸收对公存款为补充,实现多元化筹资。其中,市场化发债筹资已成为政策性金融机构筹资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作为国内政策性金融机构和中国债券市场的主要发行主体,中国进出口银行(以下简称“进出口银行”)市场化发债业务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为各项政策性金融工具服务实体经济、持续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作用提供了坚实的资本和资金保障。
债券累计发行规模不断攀升守币人,助力政策性金融职能发挥
自1994年成立以来,进出口银行负债业务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守币人。
第一阶段:1994—1997年守币人。进出口银行成立之初,发债筹资即被确立为负债业务的核心。为落实国家政策,除财政拨付的初始资本金50亿元外,进出口银行主要通过计划派购方式发行债券募集资金。1994—1997年,进出口银行债券发行额 1 共计239亿元,所募集资金规模接近财政部给予初始资本金规模的5倍。
第二阶段:1998—2000年守币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提速,仅靠计划派购发债筹资已不足以支撑进出口银行服务国家战略的需要。1998年10月12日,在中央结算公司的支持下,进出口银行第一次通过市场化招标方式发行债券,实现了金融债券从派购发行向市场化发行的历史性转变,当年市场化筹资规模即占筹资总额的40%。1999年,该比例提升至82%。2000年以后,进出口银行实现金融债券全部通过市场化方式发行,自主性筹资能力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三阶段:2000—2015年守币人。在这15年间,进出口银行的年度债券发行规模从2000年的195亿元跃升30倍,至2015年的5780亿元;发行方式从传统的利率招标发展至利差招标、价格招标以及簿记建档等多种方式灵活使用;发行品种从最初的单一固定利息品种拓展至浮息债、贴现债、含权债等品种;发行币种从人民币拓宽至外币,推动建设多币种债券发行筹资机制;投资者群体从机构延伸至柜台,更好地满足了社会公众的投资需求,扩大了债券市场的影响力。截至2015年末,进出口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余额已达到1.85万亿元,确立了利率债核心发行主体的市场地位。
第四阶段:2016—2020年守币人。“十三五”期间,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下,进出口银行结合市场需求,不断拓展发行方式及品种,与中央结算公司探讨推出进出口行债券指数,并单独编制中债进出口行债收益率曲线,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决策参考;发行国内首单政策性绿色金融债券、市场首单以DR007为基准 2 的浮息债,面向全球投资者发行绿色债券;创新预发行机制以及弹性招标发行方式。2020年,进出口银行发债筹资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接近1.35万亿元,同比增长64.44%,年度发行规模实现“十三五”期间翻一番,为推动对外贸易发展、落实走出去及“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展开全文
第五阶段:2021年至今守币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进出口银行立足新发展阶段,服务新发展格局,全年发行人民币债券约1.38万亿元(见图1),再创历史新高。截至2022年9月末,进出口银行当年的发行量已突破1.2万亿元;自1994年成立以来的人民币债券累计发行量成功突破10万亿元大关,债券存量规模近4.5万亿元。
坚守政策性金融职责使命守币人,推动债券市场建设与创新
进出口银行金融债券发行始终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能定位,贯彻国家战略,支持重点领域,助力中国债券市场建设与创新,促进完善健康良好的金融生态守币人。
(一)落实重大决策部署守币人,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践行“双碳”目标要求守币人。2016年是我国贴标绿色债券市场元年,我国当年绿色债券发行量跃升至全球首位,进出口银行秉持绿色金融理念,成功发行市场首单政策性绿色金融债券,填补了绿色债券高信用发行主体的空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后,绿色金融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进出口银行成功首创绿色债券滚动增发,通过一级市场连续定价,提升绿色债券发行溢价,培育市场绿色价值投资理念。2022年7月29日,《中国绿色债券原则》发布,标志着国内初步统一、与国际接轨的绿色债券标准正式建立,进出口银行成功发行《中国绿色债券原则》框架下市场首单政策性银行绿色金融债券,为加快中国绿色债券标准化进程作出了政策性金融机构表率。截至2022年9月末,进出口银行已累计发行23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
坚守政策性金融职责使命,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守币人。进出口银行紧扣“国之大者”,汇聚社会资源,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发行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等主题金融债合计285.9亿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进出口银行第一时间响应湖北、上海等地疫情,以及河南、山西等地洪涝、暴雨灾情,主动担当,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发行抗击疫情、抗疫复产、能源安全、抗疫保供、抗洪涝稳外贸、防汛复产能源保供等主题金融债合计760亿元。
(二)贯彻国家战略要求守币人,探索资本补充机制
2021年7月27日,进出口银行成功发行市场首单政策性金融机构永续债,发行规模为600亿元守币人。本次发行是政策性银行首次通过市场化方式进行一级资本补充,既是对“强化资本约束,加强风险管理,健全激励机制”等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要求的贯彻落实,也是积极践行管理部门以永续债为突破口推动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相关工作要求的体现,对政策性金融机构建立市场化资本补充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对促进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丰富债券市场品种守币人,助力货币政策传导
为积极响应中国人民银行以培育DR为重点、健全中国基准利率和市场化利率体系的方案,2020年12月,进出口银行发行了市场首单以DR007为基准的浮息债,以实际行动支持DR系列利率的广泛运用守币人。发行以DR系列利率为基准的浮息债,搭建货币市场与债券市场的利率桥梁,有助于货币政策传导,引导利率和企业融资成本下行。目前我国债券市场中的浮息债占比较低,进出口银行通过完善基准利率取值、丰富期限品种、滚动增发等方式扩大浮息债的存量规模,逐步培育市场对浮息债的配置需求与投资偏好。截至2022年9月末,进出口银行已累计发行131亿元以DR007为基准的浮息债。
(四)创新债券发行方式守币人,服务市场投资需求
作为境内市场第四大债券发行主体,进出口银行紧密结合投资者的需求和市场时机,积极探索多元化、精细化发行方式,推动市场合理定价,服务投资需求,助力市场建设守币人。
创新边际投标倍数弹性招标发行方式,即在不影响发行利率的情况下上调发行规模,充分吸纳边际投标量,有效提高融资效率,更好地满足发行人与投资者的双向需求;创新预发行机制,即在债券招标发行前预先以该只债券为标的进行交易,有助于市场机构对债券价格形成稳定、合理的预期,便利投资者对债券组合进行风险管理,完善价格发现功能,提升二级市场流动性;常态化开展做市支持双向操作,充分响应市场需求,对做市商申报的债券进行随卖和随买操作,有利于提升做市商二级市场做市报价的热情,降低其债券库存及敞口管理压力,对保障二级市场价格发现,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完善债券收益率曲线以及提高其在货币政策中的传导效率,提升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发挥重要促进作用守币人。
(五)推动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守币人,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债券市场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载体守币人。一方面,日益壮大的人民币计价债券资产规模以及开放的在岸债券市场可以丰富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资产的形式,提升人民币资产在大类资产配置中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开放成熟的在岸债券市场是人民币回流境内的重要渠道,对于增强人民币跨境双向流动、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2021年,恰逢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五周年,进出口银行于当年9月面向全球投资者首次直接招标发行金融债券,为全球投资者直接参与境内债券一级市场探索新渠道守币人。此次发行获得全球超过100家直接投资者的积极响应,涵盖银行、保险、基金、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多元化投资者类型,辐射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新加坡、日本、法国、英国、哈萨克斯坦等全球多个金融市场。此外,近年来进出口银行持续推动中国绿色债券标准的国际应用,吸引了全球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券市场特别是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建设,进出口银行金融债券已逐渐成为人民币回流机制中的重要一环。
持续推动进出口银行负债业务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守币人。面对未来一系列新机遇和新挑战,进出口银行将继续立足本职、落实政策、扩大开放、守正创新,以负债业务的高质量发展为资产业务及政策性金融服务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助力金融市场深化改革,更好发挥货币政策直接传导功能,持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的质效。
守正创新的根本是守正守币人。一是要拓宽融资渠道、多元化资金来源,巩固政策性资金的依托作用,推动存款业务可持续发展,完善多元化、多层次筹资体系,全力降低综合负债成本,从而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服务。二是要巩固发债筹资,挖掘潜在投资者,加强经济金融形势分析,持续进行市场研判与宏观研究,灵活调整发债策略,并面向承销商与投资者积极进行宣传、路演,根据投资偏好进行定制化、专业化、个性化营销推介,持续推进市场建设、稳定市场预期、提升二级市场流动性,打造进出口银行金融债券的良好品牌形象与卓越市场地位。三是要统筹资产负债、完善内外部定价,统筹兼顾负债业务的市场化特征和资产业务的政策性特征,促进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形成和传导机制的市场化,科学动态地进行资产负债合理匹配,提高贷款利率与负债成本的匹配效率,实现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有机统一,从而更好践行政策性金融职责使命。
守正创新的目标是创新守币人。一是要坚持扩大开放,立足境内、面向境外,积极拓展境外机构投资者,便利更广泛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境内一级市场发行,不断完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回流机制。二是要助力完善货币政策直接传导功能,疏通利率传导机制,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并积极助力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创设创新,发挥精准滴灌作用,促进金融资源和政策效果直达实体经济。三是要助力中国债券市场建设与创新,以负债业务的高质量发展为稳住经济大盘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切实发挥政策性金融职能作用,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注:
1.如无特殊说明,本文所涉及的“债券发行额”“债券余额”等相关表述的统计口径均指人民币债券,下文同守币人。
2.以DR007为基准,即以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间以利率债为质押的7天期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作为基准,DR是指存款类金融机构间的债券回购利率守币人。
◇ 本文原载《债券》2022年10月刊
◇ 作者: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 任生俊
◇ 编辑:印颖 鹿宁宁
推荐阅读
中债研报
▷ 债市基础设施建设
▷ 绿色金融标准
▷ 债市概览
▷ 宏观经济展望
权威报告
▷ 地方政府债券市场报告
▷ 债券市场分析报告
▷ 资产证券化报告
▷ 理财报告
特别策划
▷ 中债评论
▷ 中债历史
▷ 特稿
▷ 国债
▷ 理财
▷ 信用债投资
▷ 债市ESG投资
▷ 城投债专辑
▷ 债市法治建设
▷ 2021微信年度热文
中债品牌活动
▷ 债市发展论坛
▷ 中债担保品国际论坛
▷ 债市研判六人谈
▷ “十佳文章”评选
联系守币人我们
▷ 《债券》征稿启事
▷ 《债券》征订启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