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店老板把几块碎玻璃送给一个大爷,没想到这么值钱!
“捡漏”一直是玩收藏的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就跟中彩票差不多淘币网。有些人捡漏凭的是实力,买别人都不敢买的东西;有些人捡漏是凭运气,两眼一抹黑,脑子一热就出手了,结果就捡漏了。但是,这篇文章所说的捡漏,既不是靠运气,也不是凭实力,而是“被动捡漏”!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且看下文分解。
故事发生在一个鉴宝节目的现场,一位大爷带着一块“玉璧”出现在了舞台上淘币网。为什么要给玉璧打双引号呢?因为这块玉璧其实并不是真的玉璧,而是玻璃壁,只不过大爷一直以为这是玉璧而已。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宝贝严格来说,不是大爷买回来的,而是别人送的。
当时大爷在一古玩店淘东西,各种七七八八的古玩买了一堆,但都是便宜货,一共就花了两千块淘币网。在结账的时候,大爷就发现了这块“玉璧”,由于比较破了,有明显的修复拼接的痕迹,应该是不值什么钱了,于是让店主送给自己,当个添头。这店主也没当回事,本来就觉得这东西跟垃圾一样,还占地方,就送给了大爷。
展开全文
本来大爷觉得这好歹是块“玉”,虽然碎过,但应该值点钱,于是就来鉴宝了淘币网。结果专家上手之后就表示,这个店主是个傻子!这么好的东西当垃圾送人?大爷一听乐了,难道这玩意很值钱?
不过,随后专家表示,这东西不是玉璧,因为根本就不是玉,而是玻璃,应该叫它玻璃壁!大爷一听,顿时泄了气,玻璃能值几个钱?不就是假货么?然而专家话锋一转,表示玉不一定就贵,玻璃有时候比玉还值钱!这件宝贝非常了不得,它反映了一段历史淘币网。
这块玻璃壁是中国古代制造的铅钡玻璃,不同于国外的钠玻璃淘币网。之前学界一直认为玻璃是从国外,从西域传过来的,其实不是,中国在战国时代就自己造玻璃了。铅钡玻璃的特点是比较浑浊,偏绿色。因为它的烧成温度比较低,所以不耐高温,易碎,无法适应骤冷骤热的条件,因此没办法用来当做饮食器皿,只能用来做成装饰物。所以运用这种铅钡玻璃的历史很短,只在战国的一段很短的历史时期用过,后面就没怎么用了。
所以,古玩店主送给大爷的这么一块玻璃壁就显得尤为难得了,它承载了玻璃在中国历史中的记忆,那一段很短的、辉煌的玻璃历史淘币网。那么,这个宝贝值多少钱呢?专家给出的估价是6万元人民币!专家表示,大爷你可真行,这也能捡漏!
谁能想到几块摔碎的玻璃还能值这么多钱呢?大爷这次捡漏真的是“被动捡漏”了淘币网!不知道那位古玩店主知道后会作何感想?
评论